申报单位及主要成员

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
台州市路桥区第二人民医院医疗服务共同体
台州市路桥区中医院医疗服务共同体
戴赢、杨海、曹坤、杨鹏、戴海敏、罗礼超
项目缘起
随着互联网业务的迅猛发展,三甲医院的诊疗水平和智慧医院建设能力也逐步提升,这也催发了患者往三甲医院聚集的诉求。高精尖的优质医疗资源如何下沉,规范上下转诊和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实现县域内医疗资源整合,促进基层医院的同步提升已成为当下的热点话题。2021年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出台“千县工程”、“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等多项政策对智慧医院和城市医联体建设提出指导意见。计划到2025年,全国至少1000家县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水平,充分发挥县域医疗中心作用,进一步落实分级诊疗制度。
2023年5月发布的《关于印发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中,台州市被列为试点城市。国家卫生健康委表示,到2023年底,基本形成系统集成的配套政策;到2025年,试点城市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管理体制更加科学,运行机制更加完善,服务模式更加优化,医疗资源供需更加匹配,就医格局更加合理,试点工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
2022年初,区卫健召集本地的医疗机构共同探讨医疗数字化体系建设,并对如何推进并落实双向转诊体系进行了深入讨论,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代表均进行了表态发言,最终多方达成共识,签订了紧密型医联体战略合作协议。本院作为牵头单位,将承担急危重症救治、人才培养、技术分享等业务,通过智慧医疗解决基层服务短板,共同提升区域医疗的服务能力。
本院一直注重智慧医院建设,本部已通过电子病历应用等级六级、互联互通五乙,并于2021年申报国家工信部的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以精益管理为指引,通过信息共享、人才互补、短板业务融合等手段,从管理、服务、医疗三个方面逐步提升,由我院协同卫健负责区域医疗数字化平台的“建”与“管”,各基层单位承接“用”的工作,进一步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助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数字化体系建设。
痛点与挑战
1、信息系统建设水平差异大,互联互通困难:
由于医疗机构资源分配不均衡,不同地区的智慧医院建设水平也存在差异,区域化的救治、转诊等智慧服务受到较大阻碍。大部分基层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还处于电子病历起步阶段,院区间的医疗互助缺乏有效路径,三级医院的新进技术、高端人才很难向下普及推广,严重影响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
2、业务能力短板,基层缺乏提前筛查能力:
基层医院的技术能力、设备资源、人力配比等都无法满足患者需求。如基层卫生室没有配置心电图机、基层卫生院心电图诊断能力不足、基层医院可开展业务不全等服务能力短板都导致患者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救治。
3、专家资源有限,无法及时会诊:
各家医院的医疗资源紧缺,特别是专家资源对于疑难病的及时诊治更为关键。基层医院对于疑难病的向上会诊需求更是受到地域的限制,邀请专家会诊耽误时间,缺乏便捷的远程会诊途径。
4、急救转诊通道不畅,无法提前介入治疗:
缺乏统一的区域急救调度体系,对于急性心梗、卒中、胸痛等涉及手术患者无法提前介入,发现危急情况缺乏快速响应机制。发病到救治的时间无法保障。
5、分级诊疗体系落实不到位,缺乏全病程管理:
分级诊疗的初衷是让各级医疗机构都能够更合理地收治患者,让复诊、慢病、康复的患者就近投医甚至居家治疗,但目前各专家号源仍存在一号难求的现象,跨医疗机构就诊无法实现连续性的医疗服务,患者对双向转诊的意愿不强。
方法与路径
一、搭建5G专网,打通院区间的信息孤岛
网络的畅通是数据互联的基础。在项目建设初期,我们通过卫生专网实现了医联体单位之间的数据互联,并在区域内构建高速5G专线。5G专网借助部署在网点内的5G基站,通过共享基站附近服务器的模式(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MEC),先将数据采集设备产生的流量传送至移动核心机房的共享设备,再由专线传送到客户侧服务器。整个数据流转全在市内完成,实现就近访问,提升访问速度,上/下行带宽500M,满足放射影像、远程会诊、监护数据等医疗数据的高速传输。
在网络互通后医院加强了信息安全防控体系建设,从顶层设计上搭建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上线各类信息数据安全保护措施,如审计系统、防水坝、数据运维监控等,保障数据安全,保护患者隐私不被泄漏,确保院区间的数据安全流转。
二、5G创新应用场景拓展,实现区域化业务协同管理
1、5G区域化远程监护查房:本院已与路桥二院、路桥中医院、东方医院、玉环二院等多家医联体单位建立学科间的远程查房模式,虽然医院间相距几十公里,借助5G心电监护、视频会诊、病历共享等信息技术,各家医院的专家均能实时了解多家医疗机构患者的病情变化,实现远程监护查房和危急值预警处理,远程会诊与面对面诊断只相差一个听诊器的距离。医联体单位间诊疗数据的互联互通使远程诊疗的便捷性和精准性大大提升,不仅解决了之前远程会诊需要提前准备大量患者资料的繁琐性工作,更能弥补基层医院检查检验诊断不准确的难题,为患者的进一步合理治疗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院区间的危重症诊治流程趋于同质化,促进了院区间的学科交流,让医疗资源得到有效下沉。该项目被工信部和国家卫健委确定为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后期将逐步构建起覆盖全市100余家基层卫生医疗机构、700万人口的5G+远程医疗诊断体系。
2、5G区域心电诊断云平台:建立全区统一的心电数据上传和管理体系,实现数据统一存储与共享,通过三级分诊的方式实现心电图远程诊断和实时心电监护服务,打通基层、区县、区域中心医院之间的数据壁垒,促进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
图片
建立区域心电诊断合作机制,明确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分工,使心电诊断业务需求和医生诊断能力匹配。确立检查规范、报告时效标准、危急值标准等,确立值班制度。通过平台业务调度功能,充分发挥不同医疗机构的网络化协同诊断,遇到疑难病例可申请上级医疗机构进行远程会诊,并对区域的心电业务进行质控分析,构建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快速救治通道。当基层医院通过心电图报告识别出恶性心律失常,便立即启动上级医院远程会诊并给予治疗方案。若确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则启动区域急救,就近派车转送至三级医院手术。
图片
3、5G区域急救体系建设:5G应用场景与急救的无缝链接,构建互联互通的区域急救指挥平台。通过5G区域急救平台实时获取生命体征等医疗数据,提前预警;跨院区专家通过智慧大屏、移动APP实现与急救车远程会诊,提前介入;整合120资源,依据就近+诊疗能力筛选目标医院,第一时间启动120转运,提前调度;确认目标院区后,直接与院内HIS互联完成患者建档和开单,提前准备。接入平台的急救车均能在急诊科的趋势大屏中实时展示当前出车情况,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急救服务。5G区域急救体系实现了筛查、会诊、决策、治疗的提前,进一步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建立了可供其他地区参考、复制的急危重症快速决策分级诊疗模式,打通了医联体间智能、快速的120调度通道。
图片
三、三大“帮”实现资源互补,解决基层服务短板
基于5G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持,上下联动的紧密性得到提升。为了更好地构建城市医疗集团体系建设,通过党支部牵头形成结对联盟,实现人才下沉、技术下沉、管理下沉,重点解决基层医院的业务短板。
人才下沉:如病理、脑肌电图等基层医院人力储备不足的医技科室,通过设备共享、远程诊断、人员培养等多模式进行相互帮扶,协助其正常医疗业务的开展。如区基层中医院因外科手术业务量少,加上老员工退休,目前只剩一名病理技师。通过党建互联,病理科承接了该院的病理业务,通过远程协助诊断加现场人员派遣的模式切实解决基层医院的燃眉之急。
设备下沉:为了实现筛查提前,更好地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医院采购50余台5G心电图机下放到各基层卫生院,通过心电云平台实现数据回传和远程诊断,共享设备的投放也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卫生院的诊疗能力。
管理下沉:通过院长沙龙、管理干部培训班、青年技能大赛对各层次的医联体人才进行技术和管理理念的培养,并颁发结业证书,帮助基层医院强化医疗质量管理水平。
创新与成果
1、区域需求和政策扶持优势:本项目由医院联络各家区医疗单位共同提出,和区域卫健行政部门一起探索5G急救平台的建立和数字化急救体系的建设,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
2、5G技术与医疗业务的创新融合:借助5G技术拉动互联网诊疗与智慧门诊建设的融合,实现区域化心电云平台、危重症远程查房、医康养慢病管理等与区域急救的无缝链接,不断拓展院前、院后的智慧服务。
3、智慧医院建设助力区域化生态网络:院内通过绩效管理不断优化患者就医体验,提升医疗质量,借助临床知识库、数据中心、互联网诊疗等不断提升智慧医院的建设水平,为区域化互联互通提供数据标准,充分实现了病历的无纸化和数据共享。
4、优质医疗资源共享下沉:此项目充分利用5G技术打通市120与医院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上车即入院”、车载远程多方会诊等区域化诊疗模式,极大降低了人力和经济成本,并结合人才下沉、设备下沉、管理下沉解决基层医院的医疗服务短板,通过数字化建设实现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的落地。
项目推广意义
运用5G互联网技术,建设区域跨部门联动、多层级协同、以“卒中、胸痛、创伤”为主要急救对象的快速、高效、高质量数字化急诊急救体系;打通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市级医院心电诊疗服务直达百姓“家门口”,基层医院可以获得专家的指导和支持,广大基层区域患者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救治,形成了完善的心血管健康闭环生态系统;持续提升各级医疗单元的急救能力和系统管理水平,并持续深入研究和发展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在本地区急救医疗事业的应用,进一步提高急救效率和质量,并提高政府和群众满意度,在浙江省建立地方特色的5G数字化急救示范和教学基地,通过数字化助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